“香港博物館”由1998年4月1日起,易名為“香港歷史博物館”。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市政局于1962年在大會堂成立的“香港博物美術館”。1975年7月,“香港博物美術館”一分為二,分拆為“香港藝術館”和“香港博物館”。新成立的香港博物館初時租用尖沙咀星光行為館址,1983年遷往九龍公園臨時館址,1998年7月遷至尖沙咀漆咸道南現址。香港歷史博物館新館,總樓面面積17,500平方米,是一座綜合性的現代化博物館大樓,建筑物乃由本港巴馬丹拿建筑及工程師有限公司按照威拿莊信先生(Mr E.Verner Johnson)的建筑概念設計而成。其外型、色調與毗鄰的科學館互相協調,形成一個博物館組合。博物館的藏品,既有價值不菲的錢幣郵票,也有歷史照片和信札文件,小至箭頭,大至纜車,林林總總,品類繁多,大體而言可分為自然歷史、民俗及本地史三大類。除了位于漆咸道南的主館外,香港歷史博物館轄下還有五間分館,分別位于筲箕灣的香港海防博物館、深水埗的李鄭屋漢墓博物館、柴灣的羅屋民俗館、香港鲗魚涌公園內的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,以及中環半山的孫中山紀念館。香港博物館官網地址及相關網址資源如下: